top of page

恐懼是學習得來

情緒沒有分好壞,只有正負兩面。就如「恐懼」的情緒是有實際作用,它提醒著「有危險」、「要避開」。而「恐懼」的情緒是學習得來,為甚麼人們會說「初生之犢不畏虎」?就是因為年幼未經歷過危險或未被教導甚麼是危險而沒有恐懼。

如果日常生活對特定刺激物存在過多的恐懼,而該刺激物是可以從生活中避開,那麼還可以。但如果無法避開,而過多的恐懼已經在影響生活,那麼就需要正視。人們可以選擇透過長時間暴露治療(Prolonged Exposure Therapy)、敍事暴露治療(Narrative Exposure Therapy)或認知行為治療(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)讓自己重建對該刺激物的想法及感覺。如果未能接受(虛擬或實體)暴露治療,甚或未能以言語表達,可選擇用催眠治療方式進行;同樣是重建對該刺激物的想法及感覺。


Comments


Post: Blog2_Post
bottom of page